执行攻坚不畏难,司法为民践初心∣话说应城法院执行干警那些事儿(三)

2023-03-14 15:36
来源: 法院办公室
    浏览: 709


黄武山,男,1969年10月出生,1993年11月进入法院工作,2003年5月入党,先后任职于办公室、经一庭、民三庭、城中法庭,2019年6月调至执行局,2023年2月任院执行局执行四大队大队长。

微信图片_20230313112807.jpg


    维护司法权威,保障民生权益。法院执行局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司法引领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推动形成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好氛围。黄武山经常说,“不论是什么案件,只要分给我们,就决不让延误和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更不会让法院干警的形象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不断用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和使命。”广东惠州某混凝土公司400余万元货款已被拖欠长达一年。黄武山在收到申请执行材料后,第一时间就紧盯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经过执行系统核实,款项仍被冻结在该账户。当天下午,刚在医院挂完吊瓶的黄武山克服身体不适,和邓红波一同赶往被执行人开户行进行财产扣划。因银行办事人员较多,及疫情防控措施的需要,等前面群众逐一办完业务,夜幕已悄然降临,顾不上饥肠辘辘,加班加点核实无误后才放心离开。次日,案款一到账,黄武山就立刻联系远在广东省惠州市的申请执行人,并建议申请执行人邮寄办理,既可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又可以减少当事人差旅费成本。400余万元货款仅用一天到位,获得了案件当事人认可和感谢。

微信图片_20230314164854.jpg


   面对老赖动真格,闻讯而动不拖延。“找人难”一直是困扰执行工作的难题,执行过程中,部分被执行人通过“躲猫猫”“玩失踪”等方式恶意逃避债务、规避执行,阻碍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严重影响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为切实破解“找人”难题,进一步提升执行办案质效,法院持续推动“执行+网格”协作机制走深走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新期待。面对电话不接、短信不回,隐匿行踪,上演“失踪”戏码,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陈某,黄武山认真搜寻有用线索,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覆盖广、信息全,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协助完成对被执行人信息采集与查找、协查财产线索、财产监控等事项,全面压缩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生存空间,线索一经核实,迅速出击,将被执行人拘传到案。在强大的执行攻势下,陈某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执行款6万元当天全部履行到位。

微信图片_20230314164951.jpg


微信图片_20230314164922.jpg

   有温度有力度,灵活执行促双赢。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每一位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最终期盼。将胜诉当事人“纸上权利”及时兑现为“真金白银”,是每一位执行干警孜孜追求的目标。申请执行人李某受被执行人公司雇佣,因施工时不幸受伤,造成十级伤残。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黄武山考虑到申请执行人在外往返应城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主动添加其微信,手把手教申请执行人写委托书,并让其母亲周某代为办理案件执行手续。黄武山首先采取传统执行手段,查控被执行人账户,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法律文书,结果被执行人公司账户并无可供执行财产。黄武山于是转变思路,电话普法、短信释理,24小时不停歇,经黄法官一番“狂轰乱炸”,该公司法人迫于强制执行的威慑力,终于愿意与申请执行人母亲坐下来就案件执行进行协商解决。促成双方当事人执行和解的过程,需要执行干警讲究方法策略,既要因人不同,又要因案而异,还要耐心细致。尽管执行困难重重,但是黄武山坚信,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案件定能迎来“柳暗花明”。黄大队长在摸清双方心理及利益关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切入时机,用心用情协调各方,同时对被执行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严肃告知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法律后果。最终,在法院主持协调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由被执行人公司一次性给付申请执行人十万元赔偿款,一场旷日持久的“小标的”执行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起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纠纷案的顺利执结,不仅帮助申请执行人解决了“燃眉之急”,又让被执行人“零距离”感受到执行工作的温度,从而获得双方当事人的“点赞”。

微信图片_20230314165037.jpg


微信图片_202303141652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