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庭”联动系统报道l应城法院汤池法庭全力推进“站”“庭”联动工作

2023-10-30 15:44
来源: 法院办公室
    浏览: 699

        2023年以来,应城市汤池人民法庭发挥法庭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聚焦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以人大代表“家站”与人民法庭联动工作机制为抓手,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思路,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司法力量和智慧。

汤池.jpg

    提高政治站位,赓续优良传统。应城市汤池人民法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将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强大动力。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热爱党,热爱子弟兵,与抗日的军队同呼吸共命运,积极参军参战,抬担架、运伤兵,全力支前,孕育出了军民鱼水情深。和平年代,汤池人民法庭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法治文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家站”与人民法庭联动互动,主动将法庭工作融入辖区党委工作大局,充分依靠人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自觉做到“三个主动”,即主动了解社情民意、主动走访人大代表汇报法庭工作、主动邀请旁听案件,努力争取辖区人大、党委政府支持。严格贯彻落实各级人大、党委政府提出的关于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要求,重点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法庭与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等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联动调解”“诉调对接”等方式,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纠纷联动化解平台。

汤池 (2).jpg

   聚焦主责主业,坚持能动司法。汤池法庭始终将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把能动司法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基层法庭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对接基层司法需求,依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争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等涉民生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21年新建汤池法庭启用以来,共审理各类案件407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170件、合同纠纷101件、人身损害赔偿56件、民间借贷43件、农村土地承包合同7件,其他纠纷30件。今年经依法审查,该庭对一名长期遭受吸毒丈夫家暴的女子发出人身保护令,及时为遭受家庭暴力的申请人撑起法治“保护伞”。裁定禁止男方对女方及其家人实施殴打、威胁等形式的家庭暴力。20235月,该女子的离婚诉讼请求也得到法庭判决支持。敞棚塌陷,院墙丢失,破壁残垣,杂草丛生……这是汤池镇大孔村委会集体的一块闲置荒废厂房。20071019日,大孔村委会将原村砖瓦厂1530平方米土地、厂房出租给甘某某经营使用,期限20年。甘某某仅交纳了一年租金2000元,但因经营不善,土地、厂房闲置荒废,后期的租金亦分文未交。村委会于是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同时要求甘某某支付土地租金费及滞纳金,返还涉案土地、厂房。该案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通过现场实地查看、与人大代表座谈、积极争取镇领导支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疏理研判案情,力求尽快化解矛盾。但在多次沟通协商过程中,双方均没有作出让步。面对调解失败的局面,该庭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依法及时作出判决,支持原告村集体合理诉请。该判决生效后,原告村委会负责人发自肺腑地感叹道:“这是我们的一块心病,土地荒置,既影响了村容美观,又减损了村民收益,群众也多有怨言。这次多亏了咱们法庭,帮我们村盘活了这块土地……”。今年元月至1027日,汤池法庭共审理民事案件161件,已结124件,结案率为77%,调撤率为82%,平均审理天数仅为26天,上诉率仅为2.73%,借助信息化手段处理案件30余件,为打造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人民法庭司法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029173339.jpg

   紧盯前端“未病”,服务诉源治理。汤池人民法庭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除日常执法办案外,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将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请进法庭指导工作、主动邀请人大代表陪审、旁听和参与法庭调解,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法官还定期每月进驻包联镇村企业1次,不定期联系辖区镇、司法所指导基层组织人民调解工作。20237月间,杨岭镇某米业公司由于资金断链,拖欠50余户农民的稻谷款,涉案金额高达近千万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又下落不明,引起农民集体到市、镇政府上访。为避免矛盾激化,法庭指导当地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取得联系,告知其逃避债务的行为违法,规劝该法定代表人及时到庭参与诉前调解。经法庭指导杨岭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做调解工作,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主动到庭,在法院立案环节就与52户农民达成诉前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避免了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针对辖区一些当事人在外务工的情况,汤池法庭主动联系镇人大代表、村人民调解员指导当事人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调解或内外网融合开庭的方式处理案件,尽最大可能方便当事人。汤池镇罗王村的黎某远赴日本务工至今未归,其丈夫姜某及子女与黎某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家庭矛盾。姜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及负担子女抚养费。因黎某在国外,该案件面临着文书送达难、组织调解难、审理周期长等几大难题,采用传统方式开庭或调解有着诸多不便,办案法官便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审判效率。但黎某在国外始终不接诉讼服务平台电话,也不回复承办法官的短信。随后,法庭通过人大代表做其亲属思想工作,几经周折,黎某从起初不信任法官到主动添加法官的微信,并表示短期内无法回国,同意以在线方式参加诉讼,并与法官预约在周日进行在线调解。424日,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组织双方进行线上调解。原、被告“隔空”对话的同时,法官耐心引导劝解,充分进行了释法析理,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自愿放下纠葛,好聚好散,在线签订离婚调解协议,法庭迅速制作调解书并在线送达至双方当事人。至此,该起跨国离婚案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10天。今年以来,汤池人民法庭以人大代表“家站”与人民法庭联动工作机制为抓手,与人大代表携手挂牌“人代代表联络工作室”与“法庭驻代表家站工作室”3个、举办法治夜校、民法典等宣传活动9场次,汤池镇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杨岭镇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0个,联系镇村参与调解工作20余次,指导调解矛盾纠纷50余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诉源治理贡献人民法庭积极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029173322.jpg

接下来,汤池人民法庭将在各级人大、上级精心指导和领导下,进一步开展创建“无诉讼村”、推动多元解纷等诉源治理工作,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逐步建立、完善辖区内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以取得“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诉源治理良好成效,以优异司法成绩展现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助力绿色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