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作为湖北中部新兴工业城市,拥有华能热电、新都化工、湖北双环、云图控股等160多家规上企业,依法妥善预防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势在必行。
近年来,应城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诉源治理,推动诉调对接,切实推进“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法,近两年来诉调对接工作室受理劳动纠纷案件近200件,成功调解18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 95%,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主要做法:
一、畅通机制,高效解纷。应城法院将“快”字体现在第一时间处置化解上,发现矛盾纠纷时,及时组织调解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化解。从当事人提交申请到调解协议的签订、劳务工资给付,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处理时效为7-10个工作日,最快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有效避免小纠纷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大隐患。
二、联动联调,精准解纷。应城法院搭建“法院+工会+仲裁”劳动争议化解工作机制,将劳动争议仲裁调处职能并入“法院+工会”平台,诉调对接工作室在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时,若发现双方对身份关系有争议或由劳动人事仲裁委进行调解更适宜的,该工作室会将案件推送至仲裁委,并协同该委一起进行调处。同时,针对应城劳务用工企业较多的特点,应城法院积极协调信访局、司法局等部门针对典型性、苗头性、普遍性劳动争议案件共同分析研判,制定处置方案和应对措施,启动劳动争议化解分层递进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前端发现与治理解纷相融合,实现劳动争议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
三、穿透调处,实质解纷。在处理农民工讨薪批量案件中,应城法院创新探索“穿透式调解”工作法,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10月,在武大高速三标段工作的17位农民工为追讨薪资将湖北蒲阳某路桥公司起诉至法院。诉调工作室调解员获悉被告财务状况不佳,为确保农民工顺利拿到工资,调解员积极与总承包单位(某央企)取得联系,经多番沟通协调,该总承包单位最终同意将分包单位拖欠的劳务工资直接支付至17位农民工账户上,切实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线上调解,便捷解纷。针对部分当事人在外务工往来不便的现状,应城法院依托科技力量,采用调解平台在线调解、微信视频调解等互联网“云端”调解方式,打破了传统调解工作的时空限制,平均每年采用互联网“云端”调解方式结案二十余件,占年调解结案数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例如李某某拖欠赵某某建筑工地务工工资一案,因债务人李某某人在外地无法到庭参与调解。在征得双方同意后,调解员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进行调解,使矛盾纠纷得以及时化解。从递交调解申请到选定调解员、签署调解协议均可实现全流程“云”办理,为当事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纷服务。
11月30日,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调解工作会议在汉召开,对全省101个创新工作法的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授牌。我院立案庭“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下一步,应城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持续释放诉源治理新动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应城、法治应城贡献法院力量。
(作者: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