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城市人民法院杨河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特殊家庭的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在这场调解中,杨河法庭始终坚持将未成年的利益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基本案情
2022年,小花(化名)的父亲不幸去世,在村委会的见证下,小花的爷爷方某与小花的母亲董某签订了一份《子女抚养协议书》,协议约定小花由爷爷方某抚养,母亲董某向爷爷方某给付抚养费。签订协议后,董某并未按时支付抚养费,刚开始的时候,爷爷方某还能勉强维持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增长爷爷的经济情况也很难支撑起小花的学习和生活,加之小花爷爷年龄较大,与正值青春期的小花在一同生活也有诸多不便。2024年9月,爷爷方某起诉至应城市人民法院要求小花母亲抚养小花并给付拖欠的抚养费。
正文
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承办法官祝继业了解到本案中的当事人为特殊家庭,这名女孩正处于豆蔻年华,本应在学校与同学一起努力学习,追逐梦想,然而,命运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家庭的天空逐渐黯淡,母亲性格孤僻,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无法履行抚养职责。在这样的困境下,女孩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不能跟同学和老师正常沟通交流,只能申请休学在家,奶奶去世多年,女孩与独身一人的爷爷一同生活。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如今弥漫着悲伤与无助。祝法官凭借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该起抚养案件关乎女孩的健康成长和亲情的延续,不能只是简单一判了之,祝法官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他与原告的法律援助律师、特邀调解员三方合力一同化解纠纷。
在调解过程中,小花的爷爷始终不愿意抚养小花,其坚持要外出打工,要将小花的抚养权变更为小花的母亲董某,祝法官了解到若将小花交由心理障碍的母亲抚养,会造成对小花成长较为不利的后果。祝法官以深厚的法律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充分考虑到女孩的特殊情况和情感需求,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耐心倾听各方诉求,确保每一个决定都合法合规,又不失人性关怀,从法、理、情角度对双方进行辨法析理、心理疏导和劝解工作,努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祝法官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女孩的未来,因此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审慎作出每一个判断。
法律援助律师也为女孩的权益筑起了坚固的堡垒,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耐心劝导情绪激动的爷爷理性对待矛盾,寻求合理解决方案。特邀调解员仔细介绍孩子当前的生活情况和抚养状况,从如何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为各方讲事实、摆道理,化解矛盾,促进沟通。同时,女孩的舅舅也表现出极大的家庭责任感,虽然自己的生活不富裕,但他也自愿协助董某履行抚养义务,确保女孩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照顾,舅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与责任。最终,经过数小时的沟通,双方圆满达成调解协议,女孩由爷爷继续按照《子女抚养协议书》抚养,母亲表示在日后的生活中,会与女儿积极进行的沟通,加强对女儿的陪伴和关注。
这起案件是杨河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也是司法呵护未成年成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典型案例。下一步,杨河法庭将继续深化诉源治理,进一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秉持“如我在诉”为民理念,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