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法院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
——读《走到人生边上》有感

2025-01-07 10:33
来源: 法院办公室
    浏览: 657

01.jpg

03.jpg02.jpg

被这本书吸引的原因是作者杨绛在96岁写下的,我十分震撼,配合书名,我不禁感叹这本书的思想感悟一定很不同,之前读《我们仨》时,就体会到了杨绛先生文字的力量,文中以隐喻的手法写""与家人的离别过程,虽不着一字,却字字流露着老先生心中的思念和痛苦,全篇朴实的叙述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那么在她96岁的高龄时,又道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天地生人的目的,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创造的文明。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人受锻炼,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都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书以散文集的形式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书的前半部分讲杨绛先生一辈子感悟到的哲学道理,后半部分叙事讲故事以很多百姓的例子来谈论生活疾苦。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人活在世上的价值到底有什么?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思考这个问题。此书一开头就提到了关于生死的问题,按着中国的抑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传统,说死都是不好的,可不提不代表不用面对。人类惧怕死亡,是普遍的规律,所以有很多淡化死亡的说法,有说去往天堂的,有说去往西天的,但天堂和西天在如今的科学下不都不复存在了吗?对于人生一世到底有何价值,作者提出,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贡献,而是本身身为人、身为万物之灵这件事就很重要。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真正价值所在,才不会因建功立业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默默无闻而自怨自艾。

读完这部作品,我仿佛听到了一种声音:行走在人生的边上,我们总会遇到风雨,也会领略阳光。在这曲折的道路上,我们要勇敢面对,坚定信念,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光明。生命是短暂的,但生活是长久的,且行且珍惜,在命运拨弄的轨迹中寻求自我,在独属自我的道路中找寻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