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应城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周萧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打好诉讼服务组合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才能更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应城法院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要求,在立案、审判、执行、调解全线发力,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涉企诉讼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全面优化立案诉讼服务,推动企业以最少时间、最小成本解决纠纷。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设立涉企绿色通道,畅通多元立案渠道,落实涉企解纷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推动涉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立案阶段对涉企案件进行特殊标识,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提高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推动涉诉企业积极委托诉前鉴定、申请诉前保全,加快案件办理进度;对经营困难企业实行诉讼费“缓、减、免”和司法救助措施,优化退费流程。2024年以来,我院共立案受理涉企案件1191件,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80.86%。
二、将涉诉风险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2022年起,我院充分利用退休法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优势,聘请3名退休法官成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协助调处矛盾纠纷。“你让我过来工作,我二话不说,从山东千里迢迢赶到应城,现在才工作4天就不让我干了,还不给予补偿,太欺负人了”“原因不是和你说了吗?你开的随车吊不是由我们项目自己安排的,所以无法让你继续在这工作”,这是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的诉前调解现场,退休法官兰木祥正在和原告刘某和被告应城某公司负责人进行沟通,经兰木祥反复释法说理,最终被告应城某公司当场向刘某一次性支付9070元,该案就此告结。这是退休法官兰木祥的调解日常,也是应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聘请退休法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多元、实质化解的缩影,“在法院工作一辈子,突然离开还真是舍不得,一听说有这个可以在法院继续工作的机会,我第一时间就向院党组申请了”兰木祥这样动情地说。
除此之外,应城法院还积极推进多元解纷机制改革。以人大代表“家站”与人民法庭联动工作机制为抓手,选任人大代表金牌调解员32名,与市工会携手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第一时间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50件,调解成功238件,调解成功率95%,涉及金额643余万元,湖北电视台专题报道。立案庭“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法入院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坚持审判第一要务,提升案件审理质效。人民法院是办案机关,办案是第一要务。近年来,我院审判部门始终立足审判职能、坚持能动司法,将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嵌入审判管理流程,压缩案件审理周期,积极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促进涉企案件快审、快结;开展以案释法、走访帮扶,院长刘建亲自带队,走访30余家应城本地企业,助力企业将风险隐患防于未然、止于未诉。
加快破产案件审理进度,强化“府院联动”统一协调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多方突破”。“感谢法院让久大公司有机会‘起死回生’,这下久大欠我们的工资终于有着落了。”听到法院受理了对久大公司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后,久大公司员工李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久大公司系应城一家本土制盐企业,企业成立之初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经营不善,公司额负债累累,拖欠员工工资,正常经营面临极大阻力,已有多家公司向我院申请对该企业进行破产重整。今年,我院受理了久大应城盐矿公司、久大应城制盐公司、久大品种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目前三家公司的破产重整工作正有序推进,有望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善意文明执行,加快兑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2024年4月8日,应城法院执行局组织开展涉金融专项执行活动,此次行动针对一批涉及营商环境的案件进行了集中攻坚,旨在通过强有力的执行手段,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本次专项活动早晨六点集结,七点出发,采取发散式集中突击方式,将干警分为三组集中对“躲猫猫”、打时间差,平时行踪不定、传唤不到、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重拳出击。截至当天上午11时,已拘传被执行人7人,实际拘留3人,4人现场给付部分金额后与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涉案金额合计130余万元。未来,应城法院执行局将聚焦涉营商环境重点案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持续开展各项执行工作,确保每一项判决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坚信“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在今后的审判辅助工作中,我将协助法官办理好每一个案件,接待好每一个当事人,坚定走好成长的每一步,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