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老汉多年讨“薪”无果,分调裁审一朝为民解“酬”

2021-04-26 09:29
来源: 办公室

 “老杜,我已经把张某履行的2000元现金汇转到你的社保卡账户,请你尽快查收确认。”421日,应城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李国毅通过电话耐心叮嘱着当事人。事情要回顾到2021312日的上午,应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接待着当事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老人蹒跚走到立案窗口。老人名叫杜某,今年67岁,家住河南,2014年经应城籍张某雇请在工地做工,因此下欠杜某2700元劳动报酬未付,张某于201498日向杜某出具欠条一张,承诺20155月之前付清。后因张某另案服刑至2020年刑满,杜某多次找张某支付劳动报酬,张某拒不支付,杜某遂起诉至应城法院。

案件经繁简分流至调解速裁团队法官李国毅,李法官接到案件后立即电话联系被告,被告张某矢口否认拖欠原告工钱一事,并坚称自己没有出具过欠条。诉前调解显然没有基础,李法官果断启动速裁程序传唤原、被告到庭。开庭前,法官分别向双方释明将对欠条笔迹进行司法鉴定,待查明事实后,当事人需承担法律责任。经过单独沟通,张某承认欠条确系自己亲笔书写,因为服刑妻子已离家出走,自己生活困难暂无来源,希望法院宽限处理。杜某则表示自己年迈体衰,多年讨要血汗钱实属不易,希望法院能主持公道。李法官掌握双方仍有和解意愿,当即主持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向原告当庭支付700元,余款定于2021531日前给付。调解书送达后,原、被告双方都向李法官表达了诚挚谢意。

1_副本.jpg

这是应城法院将矛盾消解在源头,及时、有效、便捷化解纠纷的小额诉讼案例之一,不仅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而且及时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新时代人民法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法院坚决落实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生动实践。

     此案经过诉前调解先行,速裁程序候补高效圆满化解,充分展示出应城法院推行立案阶段多元调解+速裁案件的繁简分流改革,让审判提速不降质,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